一、聚焦专业发展趋势,大力助推课程育人
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为全面统筹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力量,计算机学院以专业课程为抓手,把握专业发展主流,为新生们带来了一堂又一堂 “有内涵、有深度、理论强”的专业课程。其中,由李宁院长主讲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计算机导论》,通过对计算机学科相关知识、发展趋势、前沿问题、思维方法和专业认知等专业理论知识的介绍,使学生对学科有了宏观而系统的认知,了解计算机学科的发展规以及信息网络领域面临的基本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通过深入浅出的原理性讲解、实际应用案例切入等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创新工作模式方法,开展专业教育讲座
把握学生需求,优化内容供给。为使新生能够快速融入大学校园生活,同时强化其对于所学专业的认同,增强其专业学习的自信心和获得感,计算机学院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及困惑基础上,邀请了专业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带来众多专业教育和智能技术相关的系列讲座。
10月9日下午,计算机学院侯霞副院长为新生做“入学专业教育”主题讲座。侯院长从“计算机行业发展、学院优势、学习注意事项和大学生涯建议”四个方面入手,为新生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以及计算机专业的行业前景、专业学习要求和就业择业等问题,为学生们解疑答惑。同时,她鼓励新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确立宏伟目标和人生规划,提升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
10月20日晚,学院学生组织计科协联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飞桨领航团邀请到百度高级产品运营经理刘峰,为新生做《产教融合,加速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主题讲座。主讲人主要围绕“人工智能是什么、产业对AI人才的需求、典型大学生在AI领域的成长路径”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使新生对人工智能的学习过程和行业现状有了初步认知。
此外,学院连续十周,每周安排本学院的专任教师开展与专业相关的新技术讲座,为新生了解计算机行业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搭建平台。其中包括冷建全老师主讲的《数据库产品能力、架构、技术原理及发展趋势》、王启源老师主讲的《智能机器人技术原理及发展趋势》以及李欣老师主讲的《信息技术在油气行业中的应用》等。
三、传承“朋辈勤信”精神,汲取榜样发展力量
加强自我管理,强化思政教育。经过高考战场上激烈的“厮杀”,很多学生存在着对大学生活环境、管理方法以及学习方式等不适应的问题,使其在学习和生活中倍感迷茫。为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弘扬“勤信精神”,同时发挥“朋辈”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10月10日晚,计算机学院“崛博”学生工作中心邀请了四位优秀的高年级同学,为新生们开展朋辈教育。其中“雨厚奖学金获得者”赵永瑞为新生讲述了如何快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李卓群就科技类竞赛的参赛经验进行了分享;保研名额获得者刘超富以班干部视角重点分享了“勤信班集体”建设经验,退伍大学生周能则回顾了自己在部队两年的军旅生活。四名同学“以点带面”、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娓娓道来,为新生描绘了一幅生动有趣的大学校园生活画卷。
四、挖掘实践育人资源,创新专业教育形式
整合实践资源,丰富实践内容。为完善专业教育支持机制,推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引导师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激发专业热情,11月10日下午,我院组织部分新生代表参与学校举办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第五届科技创新节开幕式”,并参观科技创新成果展。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对学校搭建的科技创新平台表达感谢,并表示愿意在接下来的专业学习中立足专业和学科特色,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为学校科技创新成果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接下来,计算机学院将继续坚持“抓重点、化难点”,持续深入推进新生专业学习教育,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活动形式。通过举办“创业就业生涯规划、校友话职场、实验室参观等”等活动,将专业学习教育活动“落实、落细”,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学真知、长才干、练本领”。
Copyright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