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大学生了解基层、深入基层,扎根基层,发挥大学生党员在支援服务新农村、服务社会的积极主动性,推动大学生党员了解农村、服务农村,我院软件工程学生党支部与北小营村党支部结对并确立双方的共建关系。
为了顺利开展共建活动,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胡滔和党建负责老师单晴雯于2013年9月25日前往北小营村,就本次活动开展的背景、活动安排、意义与该村党支部书记李艳军进行了沟通,并达成了一致意见。
10月17日中午12点30分,40名学生党员在单晴雯老师带领下,赴该村开展了计算机技术支持、座谈交流、社会实践等一系列丰富多彩且具有教育意义的党支部共建活动。本次活动共分为3个环节。
(一)了解村情、体察民意、明确活动主旋律
在座谈交流会上,村中威望较高的老党员,以“走入新农村、认识新农村”为主题为在座的学生讲述了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该村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同时,该村支部委员结合所开展的工作深入讨论了计算机专业在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面对的困境,其中支委提及“人才引入与农村发展”引发学生们对其中种种现象和背后所隐藏的问题进行了诸多思考,并提出自己人生发展规划中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二)设计村标、村徽、村旗,加强北小营村对外宣传力度
学生党支部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了“北小营村LOGO设计”主题党日活动。学生们利用已掌握的较为完备的北小营村现状资料,设计出近50份村标,在集体审议讨论后,3份村标被推荐给该村。村标作为对外展示建设成果、对内宣传发展理念的形象标识,为北小营村打开了一扇“新农村展示之窗”,让更多的人了解北辛店村,有助于该村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带动北小营村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实现飞跃。
(三)美化环境、净化心灵、打造美丽新农村
学生党支部在共建活动中不单单局限在一间间会议室里与村民讨论科技进步、农村发展等等热点问题,更希望通过实际行动切实为该村贡献一份力量。走访调研中,学生们发现该村繁荣的商业一条街并未安防垃圾箱,使得行人在逛街的过程中无处扔垃圾。学院随即与该村支部书记李艳军联系,了解情况,希望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红色1+1”的名义赠送垃圾箱,并放置在该条街几个固定的位置。尽管事情微小,却使村支部书记非常感动,并称赞学生们非常细心。
由于该村毗连北京吉利大学,住宿、餐馆、特色小店等使得该村房屋出租异常火爆,这也成为该村村民年收入中一项重要的内容。随之而来的是墙上随处各种招租广告。该村专门雇请5位村民定时定点清除各类小广告,但是人力明显不足。了解情况后,学生们纷纷拿起小铲子和垃圾桶走入商业街,热火朝天的开始了铲掉各类小广告的工作。3个小时后,小纸条、小广告不见了,地上的垃圾不见了,小街又恢复了每天清晨时整洁的面貌。
双方的共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激发了大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积极性,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增强了同学们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为我校人才培养工作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结合开启了良好的思路。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计算机学院党总支
2013-10-19
Copyright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