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是中华民族的圣地、中国革命的圣地,是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2014年6月1日至6月2日,计算机学院组织30余名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前往延安,进行了意义深厚、内容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
6月1日,初登宝塔山,鸟瞰延安全景,视线内的清凉山、凤凰山、延河水似乎都在四季的交替记录着延安的成长痕迹,有革命的艰苦、有战胜的喜悦、有开荒的收获,更有伟大革命思想的形成.同学们被延安的初印象所吸引。
驱车前往杨家岭和枣园革命旧址,参观了开国元勋的故居,走进了中共七大的会议旧址,学生们体会到了抗战时期的艰辛与磨难,但同时似乎也还能看见煤油灯下,革命前辈紧皱眉头、反复思索的身影,也还能听到七大会场内“团结一致,争取胜利”的伟大号召,也还能感受到为了争取光明前途,建立新中国,他们所付出的的不懈努力。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中共中央在延安最为生动的教材,向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教育的重要基地。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学生们被场馆恢弘的气势震撼到。从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到新中国的雏形-陕甘宁边区成立,再到转战陕北、夺取胜利,10余个板块将延安的历史点滴展现在我们面前,深入、透彻、扣人心弦.
6月2日,两个小时的车程把同学们带到了南泥湾,也正如歌曲中传唱的一样,“如今的南泥湾,陕北的好江南,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透过如今老百姓的殷实生活,已经足以证明当年我党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决策英明和八路军三五九旅开荒举动的历史意义。
最后,同学们来到了象征着中华民族精神的黄河壶口瀑布,其奔腾汹涌的气势和泱泱大国的雄起浑然一体.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文艺工作者在黄河壮丽情景的激励下,谱写出鼓舞人民斗志的《黄河大合唱》。
两天的行程结束后,学生们感慨颇多。当大家切身走进曾经只是在书本上读到过的那段历史,潜在心底深处的民族情和爱国情也再度升腾。正如一名学生党员的事后感言,延安之行,收获良多,既让自己认识到一名大学生党员所应当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又让自己感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更让自己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计算机学院党总支
2014年6月3日
Copyright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