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首页 >  院系动态

【例谈“五”育人】院长来当班主任

2016-04-25

[编者按]: 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无论是站在五尺讲台传道授业的老师,还是在办公室起草打印文件的职员,无论是食堂宿舍医务室打饭的师傅,还是在校园某个角落修整草坪守门执勤的工作人员,亦或是奔赴各个赛场、场馆、基地指导学生各种参加各种竞赛与实践的导师们,他们的一言一行颦一笑都传递着爱,这些爱在学生身上或许浸染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校园里或许会流传为动人的育人故事。这些爱和故事里,典藏着学校的历史,汇聚着学校的育人理念和精神,传承着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境界。本栏目里,我们将持续搜集讲述学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的平凡故事,于平凡中见真情,于琐碎点滴中看成长,以激发和增进全校师生对我们共同家园和共同愿景的认同与担当。

在我校的班主任大军中,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既是亲自授课的教授又担任着行政领导职务,他们既担负着学院学科专业发展的重任,又在一线管理着学生。他们为什么这么做,有什么收获,让我们一起看看计算机学院院长当班主任的故事。

  学风!学风!

  时光回溯至2012年,那也是李宁走马上任计算机学院院长的第一年,作为这个学院毕业又回到这个学院教书的李宁教授对计算机学院充满了感情。然而迎接李宁的却是基础课老师直率的批评:“我给几个学院上课,就数你们计算机学院的学生到课率最低,课堂纪律最差。”听了批评,作为院长的李宁心里很不是滋味。除此之外,计算机学院的考研率长期在低谷徘徊,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编程,考试作弊现象年年都有。

  几位院长都是新官上任,博士加教授,学风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学生、对于一个学院的重要性他们比谁都清楚。2012年赶上了一个好时候,计算机学院从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全部集中到健翔桥校区学习,不用在各校区辗转奔波了。党政联席会上,大家形成共识:2012级一定要有一个新开端,让好的学风从此一届届地传下去,任期之内,只问耕耘;四年之后,再看收获。然而,怎样重整学风呢?时任教学院长的陈昕压力最大,他看了看大家说道:抓学风,院长要带头,我们都应去当班主任!听了这话,当时主管学生工作的胡滔副书记自然求之不得,其他人不禁有点愕然,要知道三个院长一起当班主任在当时算是一件新鲜事。不过,陈昕的建议很快就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当班主任虽然要花不少时间,但是能够了解教学质量,学生动向,管理得失,利大于弊,很有必要。于是,2012年的9月,李宁做了软件工程1201班班主任;张仰森做了计科1201 和1202班班主任;陈昕也担任了网工1201班的班主任。

  9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迎来了2012级新生。三人正式走马上任,开始了班主任的生涯,和其他专职、兼职班主任一道,迎着晨曦就来到学校迎新点,接本班新生,找宿舍,办理入学手续,接待家长,组织班会。

  上任后的第一个没想到

  为做好班级工作,院长李宁专门准备了一个厚厚的活页夹,里面学生的档案、照片、宿舍分配,以及迎新安排一应俱全,在日程表中把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千考虑万考虑,可还是出了岔子。迎新当日,一个骗子大模大样到了女生宿舍,告诉大家学校要统一收取通讯费,几个天真的女生果然上当。骗子刚走没多久,李宁就来到宿舍探望学生,听说此事,脑袋立即就大了,马上提醒学生,向学校反映此事,要求从学校监控室录像中找到这个骗子,无奈之中,眼见那个骗子得手之后迅速蹓出了校门。“刚当班主任头一天就遇到这档子事,给我教训很大。我体会到,当院长应当着眼做大事,但当班主任却要做好每件小事,这种感受完全不一样。”李宁说。事后,学校和学院也选派志愿者来到每个宿舍,并张贴告示,反复叮咛,类似的情况之后再没出现过。

  迎完新没几天就是中秋了,李宁担心远离家乡的孩子们不适应,特意为全班同学买了月饼,为的是让大家感受到家的温暖。为了督促孩子们学习,他要求班级每个学生每学期都要写总结和计划,开学后在班会上一一点评。有孩子调皮敷衍从网上抄来一些,李宁一眼就看出来了,但不动声色、不改初衷:“哪怕有三言两语,也可以捕捉一些他们的想法,也是好的,况且大多数同学还是愿意交流真情实感的。”

  亲临一线  压力山大

  为带好2012级新生,真正扭转学风,李宁、陈昕、张仰森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在班上建立学习互助小组,找自己的研究生当副班主任,制定班级章程,自己资助他们设置学习进步奖等等。

  亲临一线担任班主任,院长们确实也了解了不少实际情况,比如,同学们反映,学院的机房不是开放的,不能自由安排做实验。为此,学院允许本科生班级借用实验室钥匙,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再比如,大家发现,不少学生学习编程语言仅满足于听课,动手能力较弱,以至后来畏惧编程。于是学院在教学上实施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过程化考核改革,让学生的平时练习与上机考试一体化,通过程序随机抽题,联机考试,用这种方式督促学生加强实践训练。

  “就业市场需要动手能力强、上手快的员工,应用型人才培养不能落在口头上,要落在培养环节。向本科生全面开放实验室这一政策2012年至今学院一直在执行。”陈昕说。

  事实上,2012级的编程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原来软件工程专业在选择方向时,大多数学生会选择编程力度较小的测试方向,而2012级的学生大多数选择的是开发方向。

  为扭转学风,学院还严格了考勤制度,辅导员随时随地抽查到课率。“党政联席会上随时通报每个班级的到课率,对院长所带班级也没有丝毫的融通。有了比较,我们的压力都很大。”

  几位院长对考研率更是重视。学校当时推行校院两级管理,要求学院考研率达到15%,李宁提出,计算机学院的目标高于20%。要知道,学院那时的考研率只有3-4%。当然,这些压力只能院长们自己带头承担。张仰森记得在一次闲聊中,他告诉陈昕,将动员所带班级报名,争取让考研报名率达到50%-70%。陈昕听了马上说,我也去动员大家考研。于是,大家都开始动员学生们报名,还专门抽时间将班上考研的学生召集起来为大家辅导答疑。

  一件遗憾的事

  是关于2012级计科学生张张(化名)遗憾退学的事。张仰森给他的定语是偏才。开学选班委的那次班会,张仰森记得他非常积极地参与竞选:“班长、团支书,他都参选了。”但却无一例外全部落选,受到打击后,张张趴桌子上一动不动、也不言语。班会后张仰森把他留下来开解:“也不是非要当班干部,你把程序设计做好,其他功课做好也是一样的。你是大学生,要学会寻找自己的定位。”

  大学四年,张张的表现让张仰森既喜且忧。喜的是他动手能力强、程序设计非常好,参加全国ACM竞赛拿奖。忧的是他偏科,很严重的偏科。同时性格相对自我,不得不辗转几个宿舍。张仰森为此来来回回协调了很多次,他满心希望这个偏才能够克服弱点尽快成长。学院建立了学生导师制,由一线教师亲自督导每一名学生学习成长。作为副院长、教授的张仰森自然是学生的热门之选,当时他有8个名额,招7个人后他却打住了。学院的老师学生都很奇怪张老师为啥再不要了。“其实当时我是在等张张。”张仰森说:“可我左等右等等不到他人。终于有一天他打电话了,电话那头他犹犹豫豫:‘要不——你做我导师吧!’”当时张仰森叹了一口气说:“你才打电话呀,我这个名额就是给你留的。”当了张张的导师后,张仰森并没有彻底“征服”这个小偏才。因为他太偏科了,很多考试还是不及格。最终当学校根据规定要劝退的时候,张仰森来来回回地跑教务处多次,希望能够为他挽回。可最终张张还是退学了。

  这是张仰森班主任生涯中遗憾也伤心的一件事情,因为他在张张身上下了不少功夫。事后有老师安慰他:“将来他碰了钉子会想起你。”张仰森说:“但愿吧,希望他能够尽快成熟成长,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小小盘点

  时光如流水飞逝,日月交替碾过春夏秋冬,转眼过去四年, 2012级本科生毕业在即。计算机学院也收获了近几年最好的考研率——10.54%。3月25日,软工1201班徐茂增的心情犹如窗外的春色般明媚、灿烂。他刚刚获悉自己顺利通过了考研复试,被中国人民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系录取。“我要感谢我的班主任李宁院长,复试前一天,他还专门抽时间帮我梳理复试的内容。”徐茂增说。

  “我会永远记得陈昕老师在班会上的‘喋喋不休和没完没了’,工作后不会再有师长对我们这么不放心!”网工1201班蒲业禹说。

  “我会想念张仰森老师给我们开的《数据结构》课后辅导小灶。”计科专业的学生说。

  软工1201班的张真同学也讲了一个故事:那是大一刚入校时候,他新买的笔记本电脑被水淹了,急得不得了。李宁老师知道后特意让他把笔记本拿到办公室来维修。“李老师满头大汗修了1个多小时,当时我刚入校什么也不懂,更不知道李老师的时间多么宝贵。我就傻傻地在旁边等了好久。”他说他会永远记得李宁老师低着头、大汗淋漓、全心关注修电脑的那个画面。

  “不当班主任,学生也许不会把你视作真正的老师,这是当院长也得不到的。”李宁说。

  “班主任工作对我们的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真正地和学生接触,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需求。这是难忘的经历。”陈昕说。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前面的路还很长,这种模式我们会继续坚持并不断发展。”张仰森说。(供稿: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33号 京ICP备17006670号-1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Copyright © 201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33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Copyright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33号

回顶部